(原标题:【省辖市巡礼·郑州篇】郑州向国家中心城市昂首迈进)
郑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。 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
省辖市巡礼·郑州篇(河南日报报道)
省辖市巡礼·郑州篇(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)
省辖市巡礼·郑州篇(大河报报道)
省辖市巡礼·郑州篇(河南商报报道)
大河网讯(河南日报记者 赵铁军 徐建勋张学文 杨凌)
繁忙的郑州航空港内,平均不到2分钟起降一个航班,每周有超过100架全货机在这里落地,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枢纽网络;郑徐高铁开通,“米”字形高铁划上浓墨重彩的一横;中欧班列(郑州)往返奔驰,货源遍布包括日韩在内的欧亚近30个国家和地区;E贸易中心,订单和货物如雪片纷飞,发往各地……千年古城郑州,从未像现在这样举足轻重、引人注目,联动世界、辐射八方。
新时期,中央把郑州定位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,赋予郑州建成连通境内外、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,实现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。省委、省政府要求郑州发挥龙头带动和核心增长极作用,引领河南参与国内外竞争、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。
9月25日,省委常委、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在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,未来五年,郑州要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加快现代化进程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。
枢纽之城:创新引领发展速度
开放,是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;创新,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
郑州地铁二号线开通,客运量创下新高;37万部iphone7从郑州航空港发往全球起售;杉杉奥特莱斯正式开门迎客,吸引15万客流……“朋友圈”奔走相告的郑州大事,桩桩给力,件件自豪。
中原经济区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、中国(郑州)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河南自贸区“五区叠加”,郑州在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,一个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强势隆起。
挖掘“居中”优势,建设“枢纽之城”,构建内陆国际航空物流枢纽,发展航空经济,“双枢纽”战略稳步推进;机场二期投用,航线不断拓展;郑州成为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“双十字”中心,伴随“机公铁”多式联运体系的快速形成,一个“网”通全球的大枢纽正推动郑州加速融入世界。
依靠跨境电商平台,内陆郑州站在时代潮头,跨境电商业务直通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日均处理能力达500万单。活牛、鲜切花、汽车、肉类等多个进口指定口岸落户,郑州成为全国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、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。
创新驱动已成为郑州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的重要支撑点。目前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65家,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,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%。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龙头,郑州已擂响战鼓,朝着“全国创新创业中心”的目标全力进发。
商都之基:产业撑起中心地位
产业是立城之本、发展之基。
郑州市代市长程志明指出:“新常态下,抢占产业制高点,为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、推进国际商都进程夯实产业基础,是我们当前首要战略任务。”
郑州确定了“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,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”方向。
——做强制造业,努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、5000亿级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;
——做大现代服务业,努力建成联通境内外、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物流集疏中心和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,辐射中原经济区的现代金融中心、商贸流通中心;
——做优都市农业,坚持绿色生态特色发展,打造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区,10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全面启动建设;
——发展复合型新兴产业,培育壮大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,网络经济强市建设已经起航。